这里的震旦学院是指上海震旦职业学院,其前身是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震旦大学。
1903年,著名教育大家马相伯先生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震旦大学。震旦大学历经多次变革,于2005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挂牌上海震旦职业学院。
截止2021年12月,该校拥有本部和美兰湖两个校区。设有智能工程,经济管理,东方电影等三十多个专业。
震旦大学是在1903年时,由中国神父马相伯创办,当时名叫震旦学院(又叫震旦公学),由于历史原因,之后在1905年,震旦大学部分学生脱离震旦,拥戴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这便是“震旦”与“复旦”之间的历史渊源。当时震旦大学是一所私立院校,仿照欧洲大学的模式,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震旦大学的系科全部分拆,比如化学系进入现在的华东理工大学,法律系进入现在的华东政法大学,以及医学院进入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等。
震旦前身是中西大学堂
震旦大学的创办,渊源于19世纪末,当时奉谕办理译书局事务的梁启超,于1898年7月奏请在北京创建翻译学堂,拟请马相伯出任院长。
马相伯提出将学堂设在上海,并让徐家汇法国耶稣会传教团参与校务,戊戌政变使这项办学计划夭折。
1900年,他将自己的全部家产——松江、青浦两地的3000亩田产,捐献给天主教江南司教收管,作为创办“中西大学堂”(即日后的震旦大学)的办学基金,并立下“捐献家产兴学字据”。
1902年11月5日,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文科教习郭镇瀛因“墨水瓶事件”宣布开除五班全班学生,引起全校学生公愤,校方却无意收回成命。班主任蔡元培说服学生暂缓罢课,然后与校方几番交涉,却仍无成效,终致一百四十五名学生退学。蔡元培也愤而辞职,与学生一同离校。
离校后部分学生经蔡元培介绍,向闲居在南洋公学附近的天主教神父马相伯请求创设一所讲授拉丁语、法语和数学的学校。马相伯答应了这些要求,遂制订创办新学校的计划,将学校定名为震旦学院,并于1902年12月公布课程设置草案。
震旦大学(Aurora University)原名震旦学院,1928年改称震旦大学,是天主教耶稣会在中国上海创办的著名教会大学,是中国近代著名高校,由中国神父马相伯于1903年2月27日,在徐家汇天文台旧址创办。“震旦”一词出自梵文,意即中国,在英语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义。由此可见,马相伯将震旦学院喻作旭日东升,担负着以教育开启中国曙光的重任,必将前途无量。
1952年10月高校院系调整,震旦大学撤销,医学院和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合于原址组建上海第二医学院;其余院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华东政法学院、上海财政经济学院等高校;附属中学改为上海市向明中学。震旦大学原址现为重庆南路227号和280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校舍。
本文转载网络分享,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网址:http://wenda.jfweb.cn/2903.html
免责声明:本文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认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glmpjh@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