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补气养血药,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升阳固表等功效。经常用于气虚乏力、体倦懒言、自汗盗汗、面色萎黄等症。黄芪可有效地改善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有“补虚生肌之王”之称。同时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民间亦有“黄芪为君”(《本草从新》)之说。由于黄芪补气效果很好且无副作用,是中老年人保健首选。不过黄芪也有其缺点,那就是容易上火,黄芪属气阴两虚之品。
1.黄芪炖肉
原料:干黄芪30克,猪肉200克,葱白适量,姜、蒜各10克,精盐、味精、胡椒粉适量。做法:将干黄芪洗净泡发,切成厚片(约5厘米)。猪肉洗净后切成小块备用;将生姜洗净切片放入碗中;加入少量的精盐、味精搅拌均匀即可食用。功效:黄芪具有益气固表、祛风寒之功效;猪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黄芪具有很好的防癌作用;另外对于人体健康还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抗疲劳等作用。中医认为,黄芪性味甘甘而温,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以及止汗祛湿之功效。适用于病后体弱无力等症;补气养血之功效;还可用于治疗气虚证。如:气短乏力、身体消瘦、面色萎黄等都可以用其来滋补身体;脾虚气虚患者也可以用黄芪炖肉来治疗病情效果很好,不过这款美食也有缺点,那就是很容易上火,但是如果经常喝还是可以起到很好的补益效果的,而且还有很好的减肥作用。不会让人长胖也不会让人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发生;具有比较好的抗疲劳能力,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提高身体抵抗力;使自己更加精力充沛的功效。
2.黄芪炖排骨
原料:猪排骨250克,干香菇50克,干山楂10克,食盐3克,味精3克。做法:猪排骨洗净,用开水烫一下撇去浮沫。锅中放入清水,放入排骨,加入料酒和姜片,煮开后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炖至排骨熟烂即可。功效:可补血,滋阴,利水消肿。适合于病后虚弱,食欲不振。宜常食用。主治表虚自汗盗汗,水肿,小便频数或血淋淋等症以及产后、病后体虚所致的各种不适之病症及产后瘀血腹痛等。
3.黄芪泡茶
原料:熟黄芪20克,金银花10克,冰糖适量。做法:将黄芪洗净后,用开水浸泡5分钟,去渣后即可饮用。功效:具有温中益气、补虚的功效。适用于气虚之体乏无力;气短心悸;气短乏力;汗出不止;口干咽燥等症状。功效:适宜于气虚之体倦乏力等气虚者。尤其适用于老年人。经常口渴,心烦失眠或者气短懒言,皮肤干枯脱皮者。
本文转载网络分享,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网址:http://wenda.jfweb.cn/37561.html
免责声明:本文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认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glmpjh@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