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是干什么的?社区工作者是指,经过一定选拔程序被各乡镇人社部门统一录用的到社区村委为基本服务区域,为居住在本村或社区内的各类人群提供各类公共服务与其他公益服务的专职工作人员。
社区工作者一般指的就是协助居委会工作干部,社区工作者属于乡镇政府人事部门聘用的下派社区(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它不属于公务员编制也不属于事业编制,纯临时性质的合同制用工。
待遇为公益性岗位待遇,不适合做到老的工作,适用于年青大学生用来过渡期工作。
社区工作者的聘用选拔简单,不列入国家编制,不是村(居)委会的干部,性质是协助村(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为本社区或村内人民服务。
社区工作者,就是由乡政人事部门聘用的协助社区或村委会工作的临聘人员。
一是人员来源。一般都是大中以上大学毕业生,其中优先录用贫困户,低保户,扶贫户的大学毕业生,这样既解决了子女就业,又为家庭增加了收入。
二是从事的工作。社区工作者从事的工作就是在村或社区居委会上班,协助村居委的四职干部做好为辖区内的居民服务。没具体的职位,勤杂工性质。哪里需要去哪里,服从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安排绸动。
三是送聘程序简单。一般都是不经过考试,只需到乡镇人社办填表,面试一下就行。招录各额由本乡镇的情况决定名额,报请上级(县或市)主管部门同意便行。合同由聘用地政府与之签定。
社区工作者的工资来源和福利待遇有些什公?
一是工资来源。社区工作者的工资来源由各地方财政统一负责,一般说来是财政支付预算内工资,有企业收入的村居委会,可适当发些补贴工资。
二是福利待遇情况。工资多数都是当地公益性岗位的工资,即最低工资加五险,无住房公积金。
当然这个各地不同,各地可根据财政收入情况制定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但无论如何都很难达到社平工资,工资低于村居委的四职干部。
我们这里是按最底工资1790元加300元的大学生补助来发放。
社区工作者不适会干到退休,适合大学毕业生用于过渡性的就业和提升锻炼。
一是不适合干到退休。这主要是岗位的不确定性和待遇不高。岗位随时可以取消,稳定性不强,加上工资少,不适合年轻人长期干下去。
在农村和一些社区,把这个岗位用于后备干部的培养,有志进入村居两委的人员,是一个好的跳板,给过在社区工作者的岗位,可以接触群众,便于参加选举。
二是适合大学生过渡和锻炼自己。大学生回来在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时,去做社区工作者,既可以在参加社区工作的过程中锻炼自己工作能力,与群众打交道的处事能力,了解民情乡情和人情事故,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充实提升自已,向理想的岗位进发。相当于骑驴找马。
社区工作者,主要招聘录用的都是年轻的大学生,目的是既给大学生提供了就业过渡的机会,又帮助村居委会完成了工作,解决了缺人问题,还锻炼了大学生们。
不过,这个岗位工资少,待遇低,一般都是当地最低工资来匹配工资,加上灵活性较大,不适合年轻人干到退休,只合适用于监时过渡性工作。年轻人应该把眼光看得更高更远。
在社区工作过六年的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本人女,2012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武汉市硚口区某街道某社区做一名低保专干。到2018年12月我离职的时候,社区缴纳五险一金,工资每个月到手2500出头的样子,双休,值班可调休。
整体来说收入较低,待遇就是偶尔会发发米和油。不出大问题的话,可以在那个岗位一直干到退休。
而我当时去社区主要是因为,社区考公相对于在外考公更简单一些。
虽说工资不高,但工作很稳定,每天工作时间早上8:30-12:00,下午14:30-17:30。工作时间相对于外面必须达到8个小时的企业来说,是非常讨人喜了。
而且离家很近。从我家步行到社区才8分钟。
但是自2020年之后,社区开始实行网格化,就发现很难有双休了,虽说工资也有所调整,但是工作内容加重。原先一个人只需要做对应的口子工作,现在上升为全能,如果你是一名低保专干,你还要会4050,劳动保障,医保,房屋,残疾,优抚等等,无形中工作压力增加了好多。
而且现在因为疫情的原因,社区已经到了24小时待命的状态,周末也几乎是没有休息。
个人离开社区的原因是因为之前的工作太过单一,一眼能望到退休,而且工资不高,所以离职的。
如果说你有考公的打算,而不是在社区做一个平平无奇的社区干事的话,社区工作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跳板。
如果说你是一个三四岁孩子的妈妈,你也可以到社区去,因为相对于外面的企业,社区的时间会更充裕的带孩子(除了特殊情况:如疫情,如创卫,创文)。
如果说你不在意社区工作的繁杂细碎的话,也可以进去做着试试。
能干到退休,疫情前还好,疫情后就比较忙了。不知道你是哪里,所以说不好收入,待遇真的就是编外人员,北京的话不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社区里生活,但要问我社区工作者是干什么的,还真是不清楚。只知道我们单元楼里有一个组长助理。疫情期间在群里发个通知什么的,今天有疫苗了,明天几点核酸了……其他就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了。不过听说他们没有工资,每个月给点补贴。这个活不好干,谁也不愿意干,这个组长助理也是没法子的事。反正在我们这里我是没有见到过社区工作者。不知这个组长助理是不是也算社区工作者。
社区工作者,就是社工。就拿我们北京市房山区来说,社工有人脉的,都在委办局上班,一般的都去乡镇街道。公务员>事业编>社工。刚入职社工月收入4000+
按照现有的定义,社区工作者也是公职人员,接受所在街道办事处的行政指导,承担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做好居民服务。人员工资福利保险等由财政负担,基本能够达到事业编制待遇,但缴纳的保险属于企业保险性质。签订劳动合同,有一些地方还开通了社区人员转为事业编制的上升通道。工作稳定程度跟事业编公务员也差不多,不犯错误的话,被辞退的可能性很小,可以干到退休的。
虽然,这几年社区工作者待遇逐渐提高,但是工作强度和压力也日益加大。工作内容十分繁杂琐碎,加班加点是工作常态。
社区工作者,是指经过一定的选拔或公开招考程序,被各街道(镇)或社区的两委一站(党委党组织、居委会、社区服务站)选用的人员。并在以社会基层社区为基本的服务区域,为居住在小区内的各类人群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协同治理)与其他公益服务的专职工作人员。
社区工作者隶属于国家民政局,是国家为推动城市化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而设立的岗位,以自然居住小区为服务单位的工作人员。是活跃在我国社区建设工作第一线的社会 工作者队伍,是专门从事中国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
根据《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规定,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由基本工资、职务年限补贴、奖金和其他待遇四部分组成。
另外通过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获得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的社区工作者,每人每月可享有100元到200元不等的职业水平补贴。
社区工作者指的是街道、乡镇、社区两委一站的工作人员,两委一站包括党委党组织、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
社区工作者一般为公益性岗位或者合同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编制人员。
收入和待遇上,由于社区工作者数量较多,因此每个市或者区县都有统一的标准,也就是基本工资加上当地补贴和津贴。
我们当地一般月工资2000多块,现在正在推行“同工同酬”,我们当地的同工同酬是外聘人员参照外县公务员工资,如果实行后工资可以上涨1000多远,由于全市有3000多名公益岗位,现在市里和区里正在为谁应该承担这部分工资正在探讨,因此工资还没变。不过以后推行同工同酬是大概率事件,但很多年轻人并不大算在社区养老退休,能不能等到同工同酬的那一天就不好说了。
再说一下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相对轻松,工作时间也比较灵活,利用在社区工作的机会给自己“充电”,备考一些其它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
社区工作岗位平凡而又朴实,冬战三九夏练三伏,用爱心链接着千家万户,用真情感动着小区居民,用汗水浇筑着和谐大家庭,用牺牲自我筑牢幸福与安宁。
社区工作属于低收入低,高风险行业,既没有很高科技含金量,还是超强度的低端型行业,在服务中检验的是爱心,印证的是责任,回报的是酸甜苦辣五位齐全。
当疫情来临时,她们每天奋战在防疫第一线;当发生恐怖袭击时,她们依然坚守在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前沿;当出现社会矛盾冲突时,她们仍然战斗在化解社会矛盾的最前线,随时用生命履行自己的责任,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时刻用短暂的生命捍卫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确保着社会和国家的安宁。
社区工作人员付出的是情感,回报的是理解,收获的是信任,得到的是低廉的收入,她们才是新时代最值得信任的人!只要长期坚持在社区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做好居民服务,不仅能干到退休,还有可能得到挑拨和重用,也是小社区大作为的自身能力体现。
社工现在就是合同制工人,跟委办局街道乡镇都没法比,人家是有编制的公务员,社工没有编制,但是,因为要求高、考试也不那么容易过、而待遇又低、活繁琐累死、节假日基本不会休息,所以只要你不犯原则性大错误,根本不会辞退你,可以踏踏实实干到退休。
如果你体力好,抗造,性格外向,嘴皮子好,心理素质高还是挺适合干社工的,因为普通工作你一般不会见识到社会最底层的某些阴暗面,比如低保的人你不干社工不会知道也不一定是弱势群体,比如不残不缺一辈子不劳动的人……当然,也会有感动的瞬间,看你心理素质了。
有家底不指着工资养家,天生爱张罗闲着就难受的适合干社工,天天都有突发事件,不闷得慌.。
本文转载网络分享,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网址:http://wenda.jfweb.cn/1214.html
免责声明:本文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认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glmpjh@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